师德故事之三十二:张震

发布时间:2018-09-28浏览次数:511

学贵得师,师贵亦友

  


“四年的本科生生涯转瞬即逝,时间匆匆,已经走完了3/4,在这三年里,留给我们是很多令人难以忘怀的回忆,其中与张震老师的相遇之后会深刻地感受到他对待每一位学生都关心细致,耐心解答学生的每一个问题,用其品德和才华获得了众多学生的好评和尊敬!”

专于教学,心系学生。张震老师以严谨求实的态度、一丝不苟的精神对待教学。他如同辛勤耕耘的园丁,辛劳自己,抚育学生;又像是燃烧着焰火的蜡烛,照亮了自己,更是照亮了我们;更像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不畏惧烈日下的艰辛,只为给学生传授知识

韩愈道: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作为一个教师,张老师勤勉尽责,认真对待每一堂课,他的严谨认真、踏实负责、以身作则更加地展现出了其自身的人格魅力。对待师生之间的关系,张老师认为相较于传统比较权威以及严肃的师生关系,他更喜欢学生与老师之间的良性互动、互相学习、互相进步。保持和学生之间的良性互动,是因为他认为面对面的沟通和交流更为重要,师生之间有良好的沟通,互相之间进行学习,这实际上来讲就是一个输入输出的双向过程。

以张老师和学生之间的精彩事迹为例。在学生找他帮忙的时候,他会想方设法地去帮助,解决学生在紧急情况下亟待解决的难题。每一次上《公司金融学》的课程之前,都会看到张老师早已身处讲台之上,等候着学生的到来,课堂上张老师勤勤恳恳,课后张老师对学生关心备至,在和同学们交流的过程中饱满热情,毫不敷衍了事。在课前、课中、课后短暂的几十分钟里,张老师的表现让我们看着十分的温暖。张老师的耳提面命早已深深地刻在了同学们的心里,他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精神更是得到了学生的敬仰,且这种职业精神甚是可贵。

孳孳不息,勤勤恳恳。张震老师不是我们大学的第一位老师,但却是令人印象最深刻的一位老师。对待教学,他一丝不苟,有问必答;对待知识,他严谨客观,实事求是;对待学生,他循循善诱,不厌其烦。

张老师不仅重视课堂教学,也十分关注课后学生的理解与提问。一天,他在上《公司金融学》课时,书上有一道计算题省略了相关计算过程,而直接使用了计算好的数据,导致我们无法理解这道题。下课后,我便拿着书询问张老师,由于这道题是一道连续问题,要想理解某个数据的由来必须从头开始计算,而且这道问题跨越了书上将近20页的篇幅,当时正值饭点,张老师一大早坐校车赶来,想必早已饥肠辘辘,但他依然十分耐心地为我们解答问题,甚至重新在黑板上开始计算,直至帮助我们找到答案。

张老师对待教学一丝不苟的态度,源于其对教师这个职业有着与众不同的理解。他本着教师的本质是传道授业解惑这一理念,认为传道授业应包含三个层面的内涵:一是教书育人,这是最本分、最关键的使命;二是进行专业研究;三是为社会进步做出贡献。张老师认为,只有做好教书育人,才是完成教师使命最重要的一环。确实,教师不仅要给学生传授知识技能,同时还要教育学生如何做人,教书是育人的手段,育人则是教书的出发点和归宿,是教育的终极关怀。因此,针对同学的提问,他有问必答,有错必究,力求将教书育人做到极致。

经师易遇,良师难求。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每一门学科都能容易地找到相关领域很厉害的老师,但是在实际教学中能找到言传身教的老师却很困难,亲其师方能信其道,正是由于张老师与同学之间的这种亲近,才让学生们学有所得,得有所益。对待工作,张老师会用自己独特的方法和思想来竭尽全力完成每一项工作;对待学生,他会在课余与他们分享一些经验事例,鼓励学生向前走。无论是工作,还是闲暇之余,他都是同学们的良师益友!

教师,是一种职业,更是一种信仰。张老师用他严谨认真的治学态度感染学生,指引学生。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张老师的无私奉献,将让学生们没齿难忘!无伯乐之善相兮,今谁使乎誉之?张老师尽心竭力地去发现每一个学生的闪光点。他让我感受到,一个教师能拥有过程的美丽,能想象桃李满天下的美好,心里就会充盈着幸福,洋溢着自豪。身为教师,任重道远!

寄语儒生,其言可鉴!张震老师来上师大教书育人已有12年之久,这期间他的教学在历届学生中都是有口皆碑的。张老师对学生的耐心指导,无论是在学业上,还是在就业上,都是倾其全力地去付出,去引导每一位学生走向更好的未来。因此,当学生对于国内考研和出国留学陷入纠结时,张老师也给出了自己的看法,如果处于天时地利人和的情况下,还是非常支持、鼓励学生多走向国外去接受更好的教育。

在与张震老师交流过程中,问到他对师大学子的寄语时,他用了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上极具感染力的并且传承已久的经典语录,表达“对未来有美好憧憬”的话,那就是“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他也衷心祝愿每一位师大学子都能够学有所成,学有所用!

教诲如春风,师恩似海深。感谢张震老师的谆谆教诲,得此良师,人生之大幸。


上一篇:下一篇: